氮化工藝
該工藝是通過在 900°F 至 1150°F 的溫度下在氨和裂化氨中加熱鋼部件來進行的。 氮化物的形成可以形成薄而硬的殼。 為了使該工藝成功,鋼需要具有強氮化能力的元素。 這些元素包括含有鉻鉬和鋁的特殊非標準鋼種。 此外,該工藝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在氮化前進行淬火、回火和機加工。 這是因為氮化過程中僅發生輕微變形。
氰化工藝
該工藝需要將零件在熔融氰化鈉浴中加熱到剛好高于轉變范圍的溫度,然后快速冷卻以獲得更薄的硬度。
碳氮共滲
這個過程與氰化類似。 不同之處在于,碳和氮的吸收是通過在含有碳氫化合物和氨的氣態氣氛中加熱部件來完成的。 對于要淬火的零件,如果不需要液體淬火,則使用 1425-1625°F (774-885°C) 的溫度或 12000-1450°F (649-788°C) 的溫度。
火焰硬化
在這個過程中,鋼部件通過直接暴露在熱氣體的明火中被快速加熱。將表面加熱到轉變范圍以上的溫度,然后進行一些冷卻以完全硬化。我們的火焰硬化鋼的碳含量為 0.30-0.60%。將淬火劑噴在稍微遠離加熱火焰的表面上。需要立即回火,可以在傳統爐中或通過火焰回火工藝完成,具體取決于零件尺寸和成本。
感應淬火
這個過程有點類似于火焰硬化過程,主要區別在于高頻電流圍繞著被硬化的鋼部件。因此,加熱深度取決于頻率、表面的熱導率和表面被加熱的程度。以適當的間隔噴水以淬火零件。因此,在達到一定溫度后,可以將零件浸入油浴中進行油淬。